什么叫本质思维?半秒钟看透本质,看到的到底是什么?艾菲在《直击本质》这本书里面说,所谓本质,说的是三件事:事物的根本属性、问题的根源和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同样地,以本质思维去研究产品,就是要知道这个产品的根本属性,这个产品产生的根源和这个产品成败的底层逻辑。
如何做?
举个例子,亚马逊有一个产品desk pad:
看到一个产品,我们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这个类目提供的是怎样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产品的市场容量取决于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
比如咖啡行业:
如果你把咖啡行业定义为“卖咖啡的”,那么它的市场容量就是有多少人认可其咖啡的口味并愿意接受这个价格。
但是行业的大佬星巴克对这个行业的定义是以咖啡为载体的社区空间,那么,它的市场容量就不再是有多少人喝咖啡,而是解决了多少第三空间的需求。
回到上面desk pad的产品,如果你把它定义为鼠标或电脑垫,那么其市场容量就是有多少人需要鼠标垫。
但是,有些人是这样定义desk pad的:
这个desk pad的市场容量就不单单是那些需要电脑垫的,它也满足了那些需要white board的人群需求。
为什么这个卖家这样定义desk pad?
就个人而言,我是白板的重度使用者,但是,有时候只需要记录一些小事,这种带书写功能的desk pad就完美地替代了那些小便签。
定义了产品的基本属性,我们还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产品是好产品?投资什么样的产品ROI高?
好的产品一般包含三个要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用户体验。
就像那个带书写功能的desk pad,它是如何提高效率的?
想象一下:
你在公司上班,一个客户打电话来跟你说准备下单(内心激动.jpg),但是还需要确认一些细节,让你加一下他的微信,是一串电话号码blablabla......
如果没有类似这个带书写功能的desk pad,你是不是想直接写在桌面上?(反正我就是这样)
最后一个问题,这个类目如何盈利?
有些人说靠流量,有流量就有钱,流量为王;
有些人说靠产品,七分选品,三分运营,产品为王;
有些人说靠运营,效率最重要;
有些人说产品+运营最重要,blablabla......
究竟孰是孰非?
以上其实都属于“观点”,而非“事实”。
观点和事实有什么区别?
观点无对错,事实有真假。
就像马斯克说:“每个人只能在他的认知水准基础上去思考,以后有人告诉我2+2等于10,我会说,你真厉害......”。
回到我们的话题,如何盈利?
如果我们用本质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外部的噪音干扰。
我们要知道,盈利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这里涉及几个基本要素:
- 需求
- 价值(即我们常说的产品)
- 传播(即我们常说的引流)
- 传递(即我们常说的渠道,如amazon, ebay)
如果我们再为交易安上一个时间轴,我们就不会在市场的成熟期盲目跟风。
所以,在某个类目盈利,不是单单说产品好了就行了或者运营厉害就赚钱了。
盈利,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
如果用孤立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我们就只能窥见局部而失去俯视全局的机会。
最后的话
用本质的思维去研究产品,首先要求我们定义产品,从而预测市场规模。
而我们要想在某个类目盈利,就应该抛弃孤立的思维,要充分考虑产品周期和竞争格局,再去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运营方案。
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feimiaomiao.com/hangye/13765